甘州融媒讯 6月16日,由张掖大佛寺文物研究所、敦煌研究院、甘肃省敦煌学会主办,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中国历史研究院杨富学工作室承办的第126期“敦煌读书班”走进张掖大佛寺,围绕“河西走廊历史文化”开展研讨与调研。此次活动旨在深入挖掘和传承河西走廊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与交流,并采取线上线下同步开展的形式,共有130余人参加。
此次读书班分为两个环节进行。上午,在张掖大佛寺文物研究所学术交流厅举行学术讲座与评议,张掖大佛寺文物研究所所长王康向参加读书班的专家学者们致欢迎辞,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部长杨富学教授为读书班致辞,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岳亚斌博士主持。敦煌研究院敦煌学信息中心研究馆员吴正科以《北凉时期的兰门山和迦叶如来寺》为题,聚焦金塔寺石窟与张掖大佛寺历史渊源,层层剖析北凉佛教遗迹密码,张掖大佛寺文物研究所所长王康进行了点评。张掖市委党校原副校长任积泉教授带来《从张掖大佛寺〈永乐佛曲〉看佛教音乐在河西走廊的传播与演变》,引领听众聆听流淌在河西走廊的千年梵音,敦煌研究院敦煌学信息中心研究馆员吴正科进行评议,并建议将《永乐佛曲》进行“活化”展示。兰州财经大学高启安教授则从细微处见宏大,在《河西走廊石刻马蹄印抉隐》中解读石上印记承载的丝路记忆,河南巩义市博物馆原副馆长刘小梅以其丰富的实践经验予以精彩点评。读书班的学员们对以上三位老师的讲座进行提问,老师们予以精彩解读,学员们之间展开积极讨论,分享学术成果。
学术讲座结束后,一场由张掖大佛寺文物研究所所长王康策划,全体讲解员参与演出的西夏历史文化舞蹈《灼光梵影》在古朴庄严的西夏大殿前精彩呈现。各位专家学者欣赏完舞蹈后给予高度评价,称其为“行走的西夏壁画”。
下午,敦煌读书班的专家学者们一行对张掖大佛寺的古建、造像及珍贵古籍展开深度调研。专家学者们以脚步丈量历史纵深,借实物印证文献考辨,在古刹的晨钟暮鼓与岁月刻痕中,共同探寻张掖作为丝路重镇所蕴藏的厚重佛教艺术积淀与多元文化交流密码。专家学者们就张掖大佛寺的保护与利用、历史文化研究等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为张掖大佛寺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此次“敦煌读书班”走进张掖大佛寺,为专家学者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与研究的平台,对推动河西走廊历史文化研究、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专家学者们在历史回响与现实观照的交织中,共同擦亮河西走廊这一中华文明交流互鉴的瑰丽宝镜,为延续丝路文脉再添浓墨重彩的学术注脚。(顾小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