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6日 (周三)   2~ 20℃   多云
【媒体看甘州·人民日报客户端甘肃频道】新时代河西走廊万千气象 | 制种农人的“新账本”
2025-04-24 17:36:35 责任编辑:王睿 审核:李晓霞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甘肃频道
分享到微博

4月17日,张掖国家级玉米种子基地,数台智能联合播种机在北斗卫星精准导航下播下今年春天第一批玉米种子。张掖市甘州区沙井镇村民曹典友站在田埂上,望着眼前这片祖祖辈辈耕种的土地,心里充满了对丰收的希冀。

种地三十年,曹典友是个名副其实的“老农人”。4月播种、5月去杂、7月去雄、8月集中防治病虫害、9月玉米金灿灿……这些有关于制种玉米的“田间秘笈”,也是曹典友数十年间的“老账本”。

“买种子、铺地膜、喷农药、撒化肥、雇工人,该到花钱的时候,钱一定不能‘短’了。”曹典友告诉记者。而在张掖国家级玉米种子基地,曹典友的想法绝不是个例。多年来,大多数村民只算支出、不算收入,“每年收成和支出就那几个钱,但每花一笔钱,都像在心里割了一刀”。

张掖是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核心基地,全国每两粒玉米种子就有一粒来自张掖,全市玉米制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年产玉米种子达到4.5亿公斤。

近年来,张掖市探索推行玉米制种基地竞争性配置改革,通过建立多维评价体系,将优质基地配置给优势企业。随着改革不断深化,农户来自玉米种业的收入保障性更强,玉米制种款由“跨年兑”实现“当年清”,2022至2024年张掖市制种玉米亩均亩保收益分别达到3868元、4131元、3945元,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71元,同比增长7.7%

钱不“短”了,曹典友的“心病”也消了。告别传统的基地配置和农田耕种方式,曹典友心中有了“新账本”。“今年还想着多租点播种机,再找台无人机喷农药”,谈及未来,曹典友信心十足,“也不贵,都是该花的‘小钱’!”


主管单位:中共甘州区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甘州区融媒体中心 甘州区广播电视台
陇ICP备05003420号-1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62120220037 甘公网安备:62070212003-22001 
新闻热线:0936-8215223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