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1日 (周三)   2~ 20℃   多云
科技赋能 匠心传承——张掖大佛寺文物研究所全面提升纸质文物修复能力
2025-03-24 09:30:30 责任编辑:王睿 审核:李晓霞 来源:甘州区融媒体中心
分享到微博

甘州融媒讯  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推动传统修复技艺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应对纸质文物修复中的精细化保护需求。近日,张掖大佛寺文物研究所积极筹措资金引进一批先进纸质文物修复设备,包括便携式pH测试计、定制古籍修复用纸、专业文物修复放大镜灯及实验室分析天平等。此举标志着张掖大佛寺文物研究所纸质文物修复从“经验主导”向“数据驱动”的全面转型,为脆弱古籍、书画的“延年益修”注入科技动能。

科技加持:精准修复让文物“重获新生”

纸质文物酸化是导致其老化、脆化的主要“隐形杀手”。新采购的品牌便携式pH测试计,采用CS1930可更换高阻抗平面电极接触技术,可在不损伤文物的情况下,精准测量纸张酸碱度,误差范围为±0.01。便携式pH测试计配备将为下一步修复工作中定制个性化修复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以纸护纸:定制古籍修复用纸还原历史质感

“修复用纸必须与原纸‘呼吸同频’。”定制古籍修复用纸由宁波海曙东东书保院研发,采用传统植物纤维配比,经微生物发酵、古法抄造而成,兼具柔韧性与耐久性。所有修复用纸均通过国家相关机构检测。

光影守护:文物修复放大镜灯打造“微观、零伤害”环境

文物修复放大镜灯集成了高倍放大、精准照明与无损害光源技术,是纸质文物修复中不可或缺的“微观手术工具”。它通过光学赋能,突破人眼观察极限,在修复精度、病害诊断和预防性保护层面实现质的飞跃。该设备采用环形LED阵列设计,消除修复工具投射的阴影,色温4000K-6000K可调,表面温度≤35℃,避免热辐射加速纸张脆化,放大视野下,修复师可操作0.2mm级精细工具,完成高难度修复任务。

下一步,张掖大佛寺文物研究所将以“科技支撑、人才培育、开放合作”为核心,系统升级修复技术、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拓展合作交流平台,全面提升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水平。

主管单位:中共甘州区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甘州区融媒体中心 甘州区广播电视台
陇ICP备05003420号-1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62120220037 甘公网安备:62070212003-22001 
新闻热线:0936-8215223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