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融媒讯 (记者 任珅 张佳俊 鲁若愚)今年以来,甘州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促进多元化旅游深度融合,推动文旅产业向“全域、全季、全民、全业态、全要素”迈进,不断优化完善产业布局,为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近年来,甘州区依托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自然景观等资源,开发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和线路,如红色历史文化街区、非遗项目体验、乡村旅游等,让游客在旅途中深度体验文化的魅力。张掖大佛寺景区通过优化展厅文物展示、上线数字IP形象“云灼”、开发具有独特文化魅力的文创产品、推出雕版印刷技艺等一系列文化体验活动,不仅为游客营造出文明、舒适、安全的游览环境,也增加了游客的文化体验感受和参与度。
西班牙游客说:“中国像张掖大佛寺这样的历史遗存的地方很多,我认为,包括我们一行的同伴也认为,这是目前为止我们看到的最精彩最好的一个景点。”
“文化保护是文旅融合的基础,下一步计划建设数字展厅,利用数字技术还原大佛寺历史的建筑布局、卧佛建造过程和佛经故事,让游客更直观地感受张掖大佛寺历史发展场景和情节。”张掖大佛寺文物研究所副所长陈瑛说。
我区积极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创新示范区的创建工作,通过深挖摸排红色家底,修缮保护红西路军中共甘州中心县委旧址、西城驿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研学旅游、党史教育等活动,将红色教育贯穿新时代文明实践和青少年思政教育全过程,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注入了新的活力。
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大一学生郭书源说:“在这个纪念馆里,每一步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每一眼都能感受到烈士精神的感召。要在今后的生活中,坚守正义,勇于担当,不畏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文旅融合发展中,甘州区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就以其绝美的景色吸引了众多目光。无论是盛夏的碧波荡漾,还是深秋的五彩斑斓,这片湿地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现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市民殷玉新说:“现在咱们张掖通过保护环境的有力措施,使得环境有了大大的改善。特别像咱们湿地公园,这两年各处的风景都特别优美。”
经过生态保护和建设,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湿地3163亩,恢复湿地植被5000多亩,疏浚渠系23公里、河道4公里,形成湿地自然湖泊水面2800亩,成为展示张掖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
“今后,公司将继续秉持‘生态优先、文化引领、创新发展’的原则,不断深化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将湿地公园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文化交流平台。同时积极探索文旅融合的新路径,为我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和文旅产业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办公室副主任蒲薄霄说。
为进一步挖掘全区文化旅游资源,打造全域全季旅游文化品牌,我区通过谋划组织文旅赛事、用活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创新文艺培训活动、精心编排文艺作品、持续推进文化志愿服务,深化文化赋能,助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甘州区文化馆副馆长赵建功说:“今后,我们会结合文旅市场需要,持续开展‘群艺轻骑兵’进景区活动,开展富有特色的文化演出,让广大市民和游客在游玩的同时也能畅享文化盛宴。”
今年以来,我区聚焦张掖“一屏三地”功能定位,积极打造集塞外风光体验、红色基因传承、历史文化展示、生态康养度假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扎实推进旅游文化“四大示范试点”建设,推动文旅融合向全域全季全时段转变。至目前,打造A级景区15家、省级度假区1家、星级宾馆18家、旅行社138家、星级农家乐42家、特色餐饮企业100多家,旅游从业人数达2万余人。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文旅行业窗口经济效应,锚定精品化方向打造文旅线路、融合化方向丰富游客体验业态、特色化方向塑造文旅品牌、多元化方向激发消费活力,推动文旅产业建链、补链、延链、强链,以产业带动文旅振兴,释放文旅经济活力。”甘州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李娟
记者手记:在湿地公园栈道感受惬意,在黑河林场跑道自由骑行,在大佛寺探秘千年卧佛的震撼,在平山湖大峡谷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沙漠体育公园体验速度与激情……甘州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美乡村百佳县市,正以“诗意甘州”的美丽画卷精彩绽放,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甘州区文旅融合的生动实践,不仅提升了甘州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