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掖大佛寺景区内,有一座保存完整的清代张掖山西会馆,始建于清代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距今已有300年的历史。2006年6月,张掖山西会馆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张掖山西会馆,能够真实感受到古建之美焕发出的独特魅力。会馆集山门、戏楼、看台、牌坊、钟楼、厢房、关公殿为一体的建筑群,占地面积约1750平方米。其建筑布局严谨,气势恢宏,将宫廷建筑与民间建筑融为一体,形成起伏开阖、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的院落群体。四合院式的建筑布局、装饰砖雕、戏台两侧看台的壁画及主殿外前厅抱厦建筑椽枋上的堆金粉彩三国人物绘画,均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为清代甘肃晋商会馆建筑的典型代表,具有浓郁的山西建筑风格。
张掖山西会馆不仅见证了清代晋商在张掖开启商贸交流、促进张掖经济繁荣的时代印记,同时也见证了张掖文化的历史变迁和发展脉络。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张掖的繁荣为会馆的兴盛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支持,而会馆也为张掖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张掖大佛寺文物研究所为加强山西会馆的保护与利用,深入发掘文化价值,提升会馆文化在张掖文旅的影响力,通过增加旅游新业态、丰富会馆新功效,让张掖山西会馆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随着雕版刷印工坊、文创中心、张掖故事汇茶社在张掖山西会馆的设立运营,“非遗课堂开讲啦!”雕版印刷技艺品牌研学活动,“听张掖历史文化故事、喝张掖味道特色茶品”游客休闲项目,“神秘的西夏文字”西夏文书法展示等特色体验活动的上线,让张掖山西会馆的游客量大幅度增加,知名度不断提升。
张掖山西会馆建成300年之际,即将迎来中国文物学会会馆专业委员会2024年年会暨第14届(张掖)学术研讨会的隆重开幕。同时,“关公文化交流基地”也将在张掖山西会馆正式挂牌。在未来的发展中,张掖大佛寺文物研究所将进一步提升山西会馆的保护与利用,会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张掖山西会馆成为助推张掖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作者:张掖大佛寺文物研究所 顾小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