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融媒讯 (记者 陈志伟 柴锋)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近年来,甘州区牢固树立“产才融合”理念,围绕“产业链”精准布局“人才链”,依托“人才链”优化提升“产业链”,不断提升人才工作的精准度、实效性,为建强产业链、构建产业生态圈、培育产业集群,提供了坚强的人才和智力保障。
在大满镇大沟村恒春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大棚里,一串串红如玛瑙的葡萄挂满枝头。葡萄沟内,甘州区林业技术中心推广站站长刘义正在为合作社负责人讲授果木剪枝技术。“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林果产业发展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市区乡村振兴工作会议精神,团结带领服务团成员继续强化服务职能,提高服务质量,以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为全区乡村振兴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刘义说。
据了解,像刘义这样的“乡土人才”,在甘州区共有89名,他们是大棚种植、林果种植、牲畜养殖等领域的专家。甘州区通过培育“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搭“技能桥”,铺“致富路”,让“土专家”“田秀才”们充分发挥作用,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发展致富产业。
近年来,甘州区围绕攻克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实施揭榜挂帅制试点项目2项,引进专家技术团队2个13人。开展“引强入张”行动,成功引进中能建等行业龙头和人才团队,带动实施重点项目50多个、落实投资近百亿元。
“作为一名基层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我始终秉持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依托自身所学的畜牧专业技术,深入农户一线开展畜禽养殖专业技术指导服务,帮助群众抓好动疫病防控,提高畜禽养殖管理水平,提升畜禽养殖成活率,壮大养殖群体规模,增加农户收入,助力乡村振兴。”甘州区长安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高级兽医师王刚说。
今年29岁的甘州区大满水利电力管理处干部马玉丹为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昆明理工大学农业水土工程专业,通过甘州区人才引进后,积极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为区域农村灌区节水、灌溉等方面提供了专业的技术支持,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技术型人才的专业优势,受到大家的好评和认可。“来到大满水电处工作已有两个月之久,我深切体会到了水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也切身感受到基层工作对年轻人来说是非常幸福的事。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年轻干部的谆谆教导、殷殷嘱托,像钉钉子一样将自己牢牢地钉在工作岗位上,让自己的人生在基层工作中绽放绚丽之花。”
“通过人才引进可以有效提升灌区人员的知识层次,提高灌区整体的文化水平,为灌区今后智慧水利发展、水资源管理提供有效的人才保障,我们也将充分利用好人才,安排好他们的工作,让他们真正在灌区内发挥带动引领作用。”甘州区大满水利电力管理处主任陈海牛说。
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为汇聚一批批来自五湖四海的精英人才,甘州区先后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才培养引进工作的实施意见》《区属国有企事业单位引进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办法》等政策文件,以更加优质的政策环境和人才生态吸引聚集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2022年引进各类优秀人才224名,其中,副高级及以上职称人员4名,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15名。用好博士服务团成员、金融挂职干部等优质外力资源,以才引才、以才引智,助力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我主要从事宣教视频的拍摄、制作,还有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的运营等我擅长的工作,目前,我对本职工作十分满意,我能充分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工作中,为单位的宣教工作添砖加瓦。”甘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干部张克煜说。
甘州区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马飞说:“自2020年全区名医名院柔性引才重点项目启动以来,我院柔性引进6名全国知名专家并成立‘名医工作室’。一方面专家通过手术示教、学术讲座、教学查房、远程会诊等医疗服务,快速带动我院实现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技术提升。另一方面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上‘专家号’,就近便利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健康服务。”
下一步,甘州区将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人才与产业、项目与平台、政策与服务互融互接,以产聚才、以才促产、产才共融,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不懈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