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6日 (周三)   2~ 20℃   多云
文明家庭|甘州区妇幼保健院 郭海霞
2022-08-05 15:12:59 编辑:何静 责任编辑:王睿 审核:李晓霞 来源:甘州区融媒体中心
分享到微博

我的家庭是一个平凡简单地三口之家。我们家和大多数家庭一样,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是我的家庭与别人的家庭又不一样,丈夫2017年患病离世,家中只有我、儿子和婆婆。尽管如此,我们全家人多年来能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遵纪守法、互敬互爱、爱岗敬业、乐于助人、家庭和睦、温馨,既弘扬了家庭美德,又带动了周边家庭共同建立和美生活。

爱国守法,廉洁奉公。在我们三口之家中,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一直是我们坚守的信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全家人都能积极维护社会公德,诚实守信,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公共秩序,维护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主动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在工作中,坚持廉洁奉公的原则,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互敬互爱,和谐维家。互敬互爱是家庭和睦的基础,是家庭幸福的源泉。我们这个家庭由我、儿子和婆婆构成,在生活中我和婆婆相互照顾、相互信任;婆婆大力支持我的工作,遇到困惑我们相互开导、相互帮助。我们相信,只要互相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待事物,思考问题,那没有什么事情是解决不了的。常言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主动承担了照看孩子、做家务等家庭琐事,把家里家外操持得有条不紊。我既是家中的顶梁柱,更是婆婆和儿子的坚强后盾。在我们这个小小的家庭里,虽然缺少父亲,但是家庭中很少出现矛盾冲突,家人之间能互相体谅,宽容谦让,形成了互相理解、尊重、平等、关爱的文明家风。

爱岗敬业,互相促进。护理本就是一项很平常很琐碎的工作,而妇幼工作更是需要工作能力,每天在孩子的哭闹声中进行头皮静脉穿刺已是不易,更有家属的虎视眈眈,如此重压之下能达到95%以上的"一针见血"需要相当的技巧和心理素质,我们不仅穿刺技术一流,服务态度更是一流。在20年的护理工作生涯中多次荣获单位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深受广大职工和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好评。我2012年调入甘州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工作,在甘州区妇幼的九年里,用真诚的微笑服务了所有的病人和家属。

以德育人,重视子女教育。在生活中,我深刻地认识到,家庭中父母对子女负有抚养和教育的责任,无论是老一辈还是父母亲,都要把对下一代的爱建立在科学和理性的基础上,把对子女的爱同培养他们的人生观、道德观及其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结合起来,讲究方法和技巧。我们也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每天关注新闻联播,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注重知识的同时,由于孩子父亲的缺失,我更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及品德素质方面的教育。健康的家庭需要一个健康的环境才能得以健康地发展和延续,我始终把对孩子的教育放在第一位,经常与孩子沟通交流,只要有机会就送孩子去好的教育机构锻炼学习,不断加深家庭在孩子心里的位置,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并健康快乐地长大。而儿子乐观向上和积极主动的生活、学习态度也让我们感到欣慰,我们全家都为此骄傲。

邻里和睦,热心公益。真心待人是我们全家人的处世态度,我们一家人与邻居都能够和睦相处,邻居们有困难的时候,我们都会热心帮助。我们一家人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创造美丽和谐的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生活中对邻里老人也尽量给予帮助。此举也受到了邻里的一致好评。在公益方面,我们家的生活条件虽然有限,但我们会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去帮助他人,我们也鼓励孩子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去帮助有需要的人。

崇尚环保,勤俭持家。我们家倡导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中注重科学理财、合理消费、勤俭节约。虽然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但是我们认为勤俭持家的传统不能丢,更需要我们传承下去。我们也很注重美化环境,有环保意识,不乱扔垃圾,注重废旧物品处理回收等等,这些意识不仅体现在我们家而且已深入到千千万万家庭之中,并成为我们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

平等和谐,共同进步。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要以身作则,言谈举止对孩子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轻说教、重引导,学会倾听,注重孩子的感受,做到平等相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让孩子和父母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平等和谐不仅仅是国家、民族的要求,更需要我们这个小家庭来出一份力,为祖国建设和谐社会努力奋斗。

一个幸福、快乐、和谐的家庭需要每个家庭成员共同的努力。只有每个人都奉献一点爱,家才会更温暖,只有每个家庭都幸福了,我们的社会也才会更美丽和谐。一家人在相处,一起生活的过程中难免有大大小小的冲突和矛盾,但在一个包容开放的家庭环境之下,我们更愿意用爱与责任解决这些问题,一个家庭的和睦,不仅仅反映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更能体现出国家的繁荣昌盛和整个社会中人民生活的幸福。我们一家是幸福的,我们相信,家庭越和睦,国家更和谐!

主管单位:中共甘州区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甘州区融媒体中心 甘州区广播电视台
陇ICP备05003420号-1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62120220037 甘公网安备:62070212003-22001 
新闻热线:0936-8215223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