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融媒讯 “过去办案有时摸不准流程,有了这5类流程图,谈话函询、立案审查调查等工作步骤一目了然,我们开展监督执纪执法时心里更有底了!”甘州区大满镇纪委书记张启铭指着挂在办公室墙上醒目的流程图深有感触。这一幕,正是甘州区纪委监委推动基层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的生动写照。
锚定目标打出“三抓三强”措施组合拳
区纪委监委以提升基层监督质效为核心,锚定“规范、精准、有力”目标,构建多维发力的工作格局。以市纪委监委“1+N”制度体系为遵循,大力实施“抓规范、强基础,抓法治、强质效,抓正规、强队伍”的“三抓三强”措施,从组织设置、案件查办、监督治理、协作机制、队伍建设、教育培训6个关键维度,细化制定33项具体落实举措,为基层工作划定清晰框架,让乡镇街道纪检监察机构行有标尺、干有指引。
为进一步统一标准、明确流程,区纪委监委对标《甘肃省乡镇纪委派出监察室监督执纪执法工作办法》,为辖区18个乡镇纪委、5个街道纪工委统一制作信访举报和线索处置、立案审查调查、案件审理等5类流程图版面115块,推进业务流程可视化。并采取“以会代训+实战演练”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专题培训解读流程要点、模拟办案场景实操演练,让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熟练掌握每一个工作环节,推动监督办案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让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检验。
协作联动,打通基层监督“神经末梢”
基层监督力量薄弱、人员分散、质效不高,一直是制约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的难点堵点。为破解这一难题,区纪委监委持续强化“室组片”联合监督办案机制,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督体系。
委机关充分发挥“一线指挥部”统筹协调作用,精准部署监督任务,统筹调配办案力量;各派驻纪检监察组和乡镇街道纪检监察机构化身“前哨”与“探头”,深入一线排查问题线索、开展日常监督;村务监督委员会则凭借“近身”优势,紧盯村级事务决策、村集体“三资”管理等关键领域,实现监督无死角。通过推动各类监督力量深度融合、协同高效运行,有效凝聚监督合力,聚力攻坚基层监督中的难点、堵点、盲点问题。
今年以来,5个协作片区开展联合监督17次,推动解决问题88个;联合办理案件21件,立案20件21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6人,组织处理21人,基层监督威慑力和实效性显著提升。
精准赋能,破解干部“本领恐慌”难题
“跟着专案组参与线索核查,我学会了如何固定证据、如何把握谈话技巧,这比书本上学得更实用。”刚结束跟班学习的北街街道纪检监察专干何丽的这番话,道出了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在实战培训中的成长与收获。
为帮助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破解“本领恐慌”,区纪委监委积极构建“综合培训+片区课堂+一线实训”三位一体培训体系。一方面,通过开展“干部讲坛”“小专特精”专题研讨培训,夯实理论基础,分享办案经验,解答工作困惑;另一方面,深入推进岗位练兵,创新开展“师徒结对砺精兵”活动,精心挑选30名业务骨干与基层新手结成帮带对子,通过“手把手教流程、面对面讲技巧、实打实练本领、一对一评不足”的沉浸式帮带机制,让基层干部在跟班学习、跟案锻炼、跟事监督、跟组巡察的过程中,快速提升实战能力,实现从“新手”到“能手”的转变。
如今,甘州区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独立办案能力显著提升,案件办理周期明显缩短。从规范工作流程到精准开展监督,从提升干部能力到助力基层治理,区纪委监委以一系列务实有力的举措,让基层监督的“神经末梢”更加灵敏,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了强劲“廉动力”。(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