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1日 (周三)   2~ 20℃   多云
协同发力!看甘州如何打通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2025-08-09 17:40:05 责任编辑:王睿 审核:李晓霞 来源:甘州区融媒体中心
分享到微博

甘州融媒讯  (记者 何长凯 通讯员 吴文轩 刘兴海)甘州区作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地区,积极探索出“1+3+4+N”机制,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该机制的核心在于,让小农户无需流转土地,也能享受到现代农业的专业化、规模化服务。为此,甘州区推动政策、项目、资金协同发力,着力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的难题。

立秋时节,走进甘州区沙井镇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一排排大型机械排列整齐,车间内正在加工生产废旧地膜、滴灌带回收加工颗粒,机器的轰鸣与工人的身影交织成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奋进乐章”。这座投资2000万元、占地1.56万立方米的综合中心,正在加速将规划蓝图转化为“联农惠农富农的实体平台”。

“目前,沙井镇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项目基础建设和外力面改造已全部完工,废旧地膜、滴灌带回收塑料颗粒生产线已生产加工,蔬菜种子精选车间有序推进,整合全镇大型农机154台,植保机55架开始运营。项目建成后,全域推⼴机械低损收获、平价农资、水智能配置等服务模块,为加快实现土地增产、农民增收、集体增资、企业增效‘四增’目标提供更多有益探索。”沙井镇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综合部主任胡振宇说。

2021年启动创新试点以来,甘州区下出政策“先手棋”。织密服务网络,建成1个区级中心、18个乡镇服务站、245个村级服务点,三级体系让服务直达田间地头。强化政策输血,试点期内减免税收1754万元,80家组织获信贷3123万元,46家主体享受农机补贴355万元,真金白银激发服务活力。项目精准带动,争取中央项目资金3215万元,培训56期,扶持主体32家,2.8万农户成为托管受益者。

聚焦市场与专业,甘州打出服务“组合拳”。多元主体齐发力376家服务组织涵盖合作社、专业公司、村集体、供销社等,提供从土地托管到水肥管理、病虫防治的全链条服务。持续创新服务模式,“链条式”托管,“菜单式”点选,谷丰源、新大弓等组织推出水肥管理、土壤改良等“服务菜单”,农户按需“点菜”,灵活自由。

“以前自己干,买农机投入大,技术也跟不上。现在托管给服务公司,从种到收都不用操心,成本降了,产量还增了,省下的时间还能去打工挣钱。”沙井镇古城村11社种植大户尤国昌说。

“我们服务组织就像农业生产技术‘服务超市’,农户需要什么技术产品,我们就提供什么技术产品。比如单环节的植保飞防,水肥一体化或者全程托管服务套餐。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户愿意选择多环节或全程托管,既省心又高效。”甘州区新大弓农化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宏说。

健全制度,为服务保驾护航;利益联结更紧密,推广“订单企业+服务组织+村集体+小农户”模式,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

融合发展促效能,鼓励服务组织通过社企共建、成立农机联合社等方式,实现资源、技术、信息深度融合。甘州区以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创新实践,架起了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的桥梁。全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376家,2023年服务面积298万亩次,受益小农户7.66万户。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政策宣传培训引导,提升服务主体能力。推进科技服务融合,打造要素聚集、主体多元、服务高效、体系完整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全区农业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甘州区农村经营指导站站长刘兴海说。

主管单位:中共甘州区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甘州区融媒体中心 甘州区广播电视台
陇ICP备05003420号-1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62120220037 甘公网安备:62070212003-22001 
新闻热线:0936-8215223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