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1日 (周三)   2~ 20℃   多云
【媒体看甘州·新甘肃】甘州区:“六维联动”点绿成金 亚麻产业发展“加速度”
2025-08-07 18:00:04 责任编辑:王睿 审核:李晓霞 来源:新甘肃
分享到微博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李明娟

近日,张掖市甘州区安阳乡与花寨乡的田野上,连片的亚麻迎风摇曳,株高已达90至120厘米,饱满的果实预示着丰收的喜悦。这片曾经的沿山干旱区土地,如今因亚麻种植焕发新生,更成为当地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的生动注脚。

这勃勃生机背后,张掖市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创新打造的“政府+企业+专业合作社+平台+金融+保险”六维联动模式,正以强劲动力驱动着产业升级,让“绿水青山”实实在在转化为“金山银山”。

土地“活”起来:从低效闲置到高效溢价的跨越

花寨乡种植大户拓文吉望着自家长势喜人的亚麻田,难掩笑意。今年,他流转的5400亩土地以490元/亩的价格成交,溢价率达22.5%,创下沿山干旱区土地流转的新纪录。

据了解,得益于张掖市生态产品交易中心数字化平台的赋能,通过高效整合资源,安阳乡3200亩、花寨乡5400亩土地实现规模化流转,两乡土地流转率从2023年的15%跃升至2025年的68%,彻底打破了“有地无人种、想种无地耕”的困境。土地“活”了,产业也跟着“火”了——亚麻籽保底收购,亚麻纤维运往南方工厂进行精细加工,制成高端产品,麻秆加工成环保板材,综合亩产值达1600元,较传统作物提升35%。

拓文吉算过一笔账:“种亚麻比种小麦每亩多赚300元,5400亩就是160多万元,机器作业还省了不少成本,明年肯定接着种!”

农户“富”起来:多元共享机制让红利看得见摸得着

“地租+务工+分红,一年下来比以前多挣5000元!”安阳乡苗家堡村农户的话,道出了亚麻产业带来的实惠。通过“保底流转+收益分成”机制,当地农户深度参与产业链,收入渠道持续拓宽。

数据显示,苗家堡村303户农户户均年收入从5万元增至5.5万元,花寨乡更通过成立乡村集体公司,让村集体增收反哺湿地维护,形成“发展促生态、生态助发展”的良性循环。

安阳乡种植大户徐绅流转了1000亩地种亚麻,每亩收入稳定在1600元,“平台帮我们对接企业,还有保险兜底,风险小了,挣钱更踏实。”如今,从土地流转到田间管理,再到产品销售,农户全程有保障,越来越多像徐绅这样的种植户,正从产业发展中收获稳稳的幸福。

生态“美”起来:绿色种植绘就低碳发展底色

亚麻产业的崛起,不仅鼓了钱袋,更护了生态。“滴灌技术比种玉米省2/3的水,生物防治减少40%农药用量,这地是越种越‘养’了。”花寨乡农技人员介绍,当地通过构建“亚麻田—防护林—湿地”立体生态屏障,化肥农药用量持续下降,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在张掖市亚麻厂厂长姜广双看来,绿色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今年全市种植面积2.3万亩,预计年产值7千万元以上,全靠这‘低碳牌’打得好。”他透露,依托亚麻种植的节水、减药优势,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这正是节水型社会建设与低碳农业发展战略交汇出的亮眼成果。“明年计划再扩种,让更多土地披上‘绿装’,产出‘金果’。”

从土地溢价到农户增收,从生态改善到产业升级,甘州区以“六维联动”模式蹚出的“点绿成金”之路,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如今,安阳乡与花寨乡的亚麻田,正以沉甸甸的果实,书写着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新篇章——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在证明: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更是经济财富、社会财富。


主管单位:中共甘州区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甘州区融媒体中心 甘州区广播电视台
陇ICP备05003420号-1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62120220037 甘公网安备:62070212003-22001 
新闻热线:0936-8215223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