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融媒讯 仲夏时节的甘州大地,制种玉米青翠、大棚蔬菜鲜嫩、枸杞果实红亮、沙地西瓜甜美……乡村产业的蓬勃活力背后,是甘州区纪委监委的铁纪护航。
区纪委监委将监督触角延伸至乡村产业一线,牵头制定乡村振兴领域监督5项措施,明确目标任务,建立“大片区”监督机制,确保重点乡村产业有监督责任人,发现问题能及时有效解决。
为提升监督实效,区纪委监委创新“线上+线下”模式。线上依托政务服务、甘肃省乡村振兴监督信息平台、小微权力一点通等,实时监测产业项目资金流向与进度,异常情况即时预警。线下与农业农村、财政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深入一线联合开展“嵌入式”监督检查,严查严治乡村产业领域突出问题。
“以前怕合同不规范、补贴拿不到,现在镇纪委全程盯着,我们制种更安心了。”玉米制种是沙井镇的支柱产业,该镇纪委把监督嵌入“耕种防收”全流程,在玉米抽雄关键期,纪检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对照种植合同核查面积、查看农技服务,针对发现的制种款结算不及时问题,当即督促村委会与企业对接,切实为农户解决问题。
党寨镇智能化种苗繁育中心的育苗床上,嫩绿的种苗长势喜人。这个能实现种苗繁育本地化、为群众节省种苗采购成本的项目,从立项到投产,镇纪委全程跟踪监督。“我们重点查资金是否专款专用、设备采购是否规范,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镇纪委干部介绍道。设施农业的“科技范儿”背后,有基层监督注入的“廉动力”。
安阳乡纪委深入枸杞产业园,了解项目服务保障措施是否精准、村集体分红是否到位,帮助解决发展难题。甘浚镇纪委对能繁母牛扩群增量补贴等惠农资金发放情况开展靶向监督,发现并纠正审核不严等问题,确保扶持资金精准滴灌。三闸镇纪委紧盯西瓜产业发展全链条,纠治基层干部风腐问题,守护种瓜群众利益,让“甜蜜”产业更“甜蜜”。
从“点上突破”到“面上提升”,全区纪检监察组织开展乡村振兴领域监督检查40余次,督促整改问题216个,帮助解决产业发展难题17个,推动乡村产业“特色更特、优势更优”。
“监督的落脚点是产业兴旺、群众增收。”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织密监督网,把一个个产业亮点串连成乡村振兴画卷,让甘州“丰”景更美、更可持续。(朱玉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