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融媒讯 (记者 何长凯)7月15日,一项有望“革新人工作业”的杂交玉米核不育制种新技术在甘州区迎来全国性观摩。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办的该技术观摩培训会在此举行,标志着历经15年攻关、已在多地成功示范的核不育技术完全具备产业化条件,为玉米制种实现“降本、增效、提质、增产”开辟了新路径,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由与会相关专家、企业家组成的观摩团走进位于甘州区大满镇的玉米智能核雄性不育制种新技术示范田,听取四川天能璟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赫扬讲解杂交玉米细胞核雄性不育制种技术示范点情况、成都瀚辰光翼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晗介绍智能去杂机械情况。
“我们选择在张掖率先推广这项技术,是因为张掖是我们国家核心的玉米制种基地,我们国家50%的杂交玉米种子都是在张掖地区生产的。这里生产的种子最优秀品质最好,而且在这里对于制种技术的前沿应用最优先,也是效果最好的,所以我们的技术选择在最核心的制种基地来做率先示范和推广。”四川天能璟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赫扬说。
核雄性不育制种技术是以玉米制种产业为载体的种业新质生产力建设,能够有效促进制种生产环节降本、提质、增产,有望改变杂交玉米制种现有产业格局、实现玉米杂交制种高水平技术自立自强、创造种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我们这个技术在应用起来之后,农民就不需要再人工去雄,它的制种生产变得安全性更高,而且不需要去雄之后产量也得到了更好的保证,让农民增收更好,在制种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收益,低风险,高回报。”王赫扬说。
“我们公司今年在甘州区共落实制种面积约7000亩,其中在大满镇石子坝落实4350亩地,受四川天能璟秀的委托在这里落实了雄性不育制种340亩地,经过我们对比的结果,每亩抽雄和不抽雄的收入相差300元左右,减少了劳动力又增加了收入,而且对种子的质量有大的提高,通过今年的种植,如果效益好能得到老百姓大力认可,明年会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张掖市天野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高国庆说。
作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版图上的关键节点,甘州区玉米制种面积持续稳定在70万亩以上,年产种量3.3亿公斤,供应着全国30%以上的大田玉米用种!是全国制种面积最大、最具知名度和竞争力的杂交玉米制种基地。近年来,甘州区围绕国家所需、甘州所能、未来所向、群众所盼,聚焦“一屏三地”功能定位,大力培育全国现代种业发展高地。引进培育玉米制种企业56家,先后培育国审玉米新品种60个,培育省审玉米新品种271个,全区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玉米制种已发展为联系农户最广、占农民收入比重最大、农业效益最显著、带动能力最强的农业支柱产业。
“今年全区共落实玉米制种面积70多万亩,其中推广雄性不育新制种是1200多亩,本次观摩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种植企业的积极性,提高了农民的收益,减少了劳动强度,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推广雄性不育技术制种面积,不断促进产业增效,实现农民增收目的。”甘州区种子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殷生斌说。